發新話題
打印

��名家專欄�� 施友朋:為何要犧牲粵語?

施友朋:為何要犧牲粵語?

 

 姚懷德先生於《語文建設通訊》第七十二期發表《語文建設與語文教學》一文,其中提到:香港要「入中」,普通話是必需的工具。香港從一九八○年代開始,教育署開始研究、試教、培訓師資,到現在差不多二十年,成績是有的,只是少慢差費,只是在小學一年級到中學五年級引進每星期一節(約三四十分鐘)的「普通話」課,一般不受學校的重視,也引不起學生的興趣。例外是有的。經驗說明,如果學校領導重視,不難得到良好的效果。

 附註說:香港普通話教學有顯著成績的中小學有:蘇浙小學、福建小學、福建中學、景嶺書院以及二○○一年九月新開辦的天水圍香港普通話研習小學。

 此外,姚先生又指出,現在香港有一個現象,便是家長逐漸對一般學校失去信心。有條件的家長寧願付出昂貴的學費把子女送進國際學校。國際學校有較大的自由度。國際學校教學媒介是英語,然而中文課卻是用普通話來教。學童不久便能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。可見,片面強調推廣普通話教學的難度,是不符合事實的。

 推行普通話教學是否就是好?是否一推行,中文的水平就會提高,專家學者的意見,至今仍難有共識。有學者甚至呼籲「是時候發起粵文運動?」

 最近,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的鄧仕樑,在《中國語文通訊》發表《我手寫我口的迷思》,於文中除了釐清一般人甚至好些專家教育決策者的誤解,以為學好普通話,便可做到「我手寫我口」,便無往而不利,他們誤解了清末黃遵憲的意願,「斷詩娶意」由以致之,黃遵憲「我手寫我口」一句,指用自己的語言入詩,絕不是說口語跟書面語一致。所謂自己的語言,是不受古人束縛的文字而已。鄧仕樑提出忠告——誤導人的觀念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口號,卻特別值得關注。流行的口號威力太大了,倘若不加細察而據以制定教育政策,其危險性自是不言而喻的。

 鄧先生高瞻遠囑,其中兩段尤深得我心,他說,說普通話地區的學生在書面語運用上,比香港學生有一定優勢,但不是壓倒性的優勢。真正的優勢在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,即沉浸於書面語中,從而加以掌握。培養不到閱讀風氣,學生只知道應付考試,才是令人擔憂的。

 筆者從事中小學語文教育逾二十年,鄧仕樑先生所說的,確是「內行人語」,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,看來比全力推行普通話教學更為當務之急。

 粵語有它的活力與特色,黃仲鳴《香港三及第文體流變史》說得好:香港社會有其特殊性,中西文化並存,語言變異快速,在語文生活的海洋中,波濤起伏,追逐新潮時興現代化的社會、快速的時代脈搏相適應,強制規範,要納語言入「正軌」云云,是說不通的。

 鄧仕樑的大作,進一步提出明確的卓見:用母語學習,本來不妨礙掌握漢語書面語,同時不會減低學習外語的能力。教學上放棄了藉以思維的母語,對個人發展的負面影響倒是值得注意的。當然更應該注意的是使用母語是當今世界的基本人權。香港大部分學生的母語是粵語(廣州話),說粵語教學是死路,是罔顧現實而且充滿粗暴的言論。

 事實上,要學好英文不必犧牲中文,學好普通話又何須以壓抑粵語為代價?筆者特別喜愛廣州話在表情達意時的神釆與生鬼,它是無可替代的香港文化!

 

2003年4月8号 《文汇报》

卢总有嘢讲:http://general-lo.blogcn.com
支持本地化,抵制普通话;实现国际化,推广广州话!

TOP

讲得好!十分之赞成阁下对粤语嘅睇法,粤语本来就喺我哋嘅母语。

TOP

此乃施友朋先生「对粤语嘅睇法」。

另外,「粤语本来就我哋嘅母语」,请唔好将「喺」同「系」捞乱。

卢总有嘢讲:http://general-lo.blogcn.com
支持本地化,抵制普通话;实现国际化,推广广州话!

TOP

引用:
原帖由 卢总 於 2007-11-6 15:54 發表 此乃施友朋先生「对粤语嘅睇法」。另外,「粤语本来就系我哋嘅母语」,请唔好将「喺」同「系」捞乱。

 

 

如果廣東有咁嘅自由就好嘞!!!!!

 

有乜嘢事都可以搵出嚟講,大家討論好與唔好大家一眼就知!而唔係有啲人將啲政策收埋收埋到實施嗰時先至同你打聲招呼就算!!!

呢啲咁嘅政策就係閉門造車!!!

 

乜都冇

TOP

發新話題